![]() |
![]() |
云联国际集团欢迎您加盟
《贺新郎·别友》
挥手从兹去。更那堪凄然相向,苦情重诉。眼角眉梢都似恨,热泪欲零还住。知误会前番虚语。过眼滔滔云共雾,算人间知己吾和汝。人有病,天知否?今宵霜重东门路,照横塘半天残月,凄清如许。汽笛一声肠已断,从此天涯孤旅。恁割断愁思恨缕。要似昆仑崩绝壁,又恰像台风扫寰宇。重比翼,和云翥。
------毛泽东写给初恋情人陶毅的词
央视一套反映毛泽东、蔡和森等老一辈革命家青年时代的电视剧《恰同学少年》热播后。一代伟人的初恋故事很让人感到耳目一新。鲜为人知的毛泽东的初恋情人也开始浮出水面。
毛的初恋情人,叫陶毅,字斯咏,湘潭人(当时举家迁至长沙),是个富商家的小姐,周南女中的毕业生,时有“长江以南第一才女”之美称,二十年代初也是长沙学界的风云人物,湖南学生联合会与湖南各界联合会中,她都是副会长,毛才只是理事而已。据萧子升、易礼容等人的回忆,均称陶为长沙著名的美女,个子很高,才华横溢,但性格很强。
她与毛泽东断续有过几段恋情(多次分而复合),但终因两个人都个性太强,不合而分手。陶一生仅此一段初恋,后来终生未再恋爱,也未结婚,大概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吧。
1919年至1920年二人在长沙共办“文化书店”,一度热恋。但是,一个一心造反逐鹿中原,一个是好静淑女,终于byebye。
二人曾陷入疯狂的爱情之中,不过因为政见不同后来分手了而已。陶斯咏小姐,便是新民学会《通信集》中见到的陶毅。这位小姐可真是不简单啊。她和向警予、任培道三人号称“三姐妹”,同时由杨昌济先生推荐加入新民学会,是一位美女加才女哦,而且胆子大,敢于抛头露面,做事干脆利落,难怪毛泽东会看上她呢。只可惜,二人虽然郎有情,女有意,却因思想信念不同而告吹,嘿嘿,看来,再坚固的爱情,也是经不起信念的考验的。
毛泽东早期,对陶斯咏这段恋情是很珍视的,有许多人相关的回忆都证明了这一点。陶后来致力于女性教育,在上海、长沙等地办女学,培养了丁玲等一批女弟子出来,她于1932年初病逝于长沙,终年35岁。
政见不同又怎可能在一起?在思想层次上,政治观点属于最高层次。杨开慧是毛失恋后,再去北京找的。这就是毛的真正初恋啊!红颜薄命啊!
官方关于陶斯咏的记载
在周南女校,向警予、陶毅和蔡畅被称为“周南三杰”。毕业后,向警予回家乡溆浦办学,但她经常与周南女校保持密切联系。她有事来长沙时,即住已在周南女校任女生舍监的陶毅处。1918年9月,蔡畅去信邀向警予来长沙组织女子留法勤工俭学,向警予欣然答应,旋即离开溆浦来到了长沙。不久,她与陶毅一道加入了新民学会,成为该会最早一批女会员。
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,毛译东英姿焕发的风采和办事细心果断的气质,为一批女教员所钦佩。其中,同为湘潭的同乡,陶毅更是对他倾慕不已。
陶毅,1896年出生,曾是周南女校的高才生,毕业后留校工作。她是一位新型女性,思想激进,主张教育救国,并且家境富有,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,她十分倾慕毛泽东,常常有意地接近毛泽东,并且开始追求他,于是,密切的交往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。
毛泽东与陶毅不仅同为湘潭人,而且志向也相同,但是家境却相距十分悬殊。陶家是湘潭一带有名的富户,陶毅与毛泽东的交往立即遭到了父兄的强烈反对。结果,由于女方家庭的反对,毛泽东和陶毅初萌的爱慕关系很快便戛然中止,没有持续下去。
毛陶分手后,友情仍存。1920年7月,毛泽东创造文化书社,陶毅是主要投资人之一;同年10月毛泽东建议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,陶毅是附议人之一。毛泽东发起驱张运动,也多次与陶毅、易礼容等通信。毛陶分手后,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彭璜曾热烈追求陶毅,但遭拒绝。陶毅终生未嫁,后来去了上海,在那里从事教育工作。1931年去世,年仅35岁。
彭明道——关于陶斯咏的记载
陶毅,字斯咏,女,一八九六年生,湘潭人。她于一九一六年考入朱剑凡先生创办的周南女子中学师范二班,与著名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同窗。
那时,陶斯咏和向警予一样,是一位思想十分开放激进的女性,也是新民学会中的一员出色的女将,被称为“周南三杰”之一,与毛泽东过从甚密。毛氏创办文化书社时,她是三个拿出十块银元的资助者中的一个(易礼容只拿了一块银元)。在新民学会初期的多次讨论中,她是主张“教育救国”的。后来,她也支持毛泽东“改造中国与世界”的口号。文化书社成立后,他们在一九二一年元旦有一次难忘的集会,她和毛泽东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,冒着漫天风雪,在周南的院子里摄影留念。这张珍贵的照片,如今还陈列在长沙市周南中学。在一九一八和一九一九年毛两次离开长沙的时间,毛给陶写过一些信,现在能查到的就有五件(内容当然只是片断)。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后,也给陶斯咏写过信,劝她力促北大开女禁,到那里去深造。但陶其时已经在周南留校任教,只在一九二一年去南京金陵女大进修过一次。毛泽东在上海参加“一大”后返长途中,还曾经专程到南京停留,探望斯咏,情谊之深可见。此后,毛泽东走上了专职革命家的道路,而陶斯咏则仍回周南任教,两人从此便聚少离多。
陶氏后来一直在周南教书。当时同样是文化书社重要成员的彭璜,疯狂地追求过她,而她却拒绝了彭,终身未婚,不幸于一九三一年早逝。大概由于她始终是个“教书匠”,故留下的资料不多。
"我想假使是他死了,我的情丝将永远缚在他的尸体上,不会放松,可惜他还不知道我这番情景".
"今天是他的生日,我格外不能忘记他,我暗中行事,使家人买了一点菜,
晚上又下了几碗面,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".
“又是一晚没有入睡,我不能忍了,我要跑到他那里去。
小孩,可怜的小孩,又把我拖住了。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,
一头是他,一头是小孩,谁都解不开。”
“天阴起朔风,浓寒入肌骨。念兹远行人,
平波突起伏。足疾已否痊?寒衣是否备······
念我远方人,复及数良朋。心怀长郁郁,何日复重逢。”
——杨开慧《追记》
<蝶恋花>
李霄云搭配李光彩,在剧中饰演毛泽东和杨开慧,
杨开慧很执着于自己的爱情、信仰,是特别愿意牺牲的一个人。
1982年3月10日,杨开慧烈士故居的修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,
工人们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齐楼板处往下拆除到第五行老砖时,
一叠被厚重泥灰包裹着的整齐手稿被意外发现。
“当时手稿整齐地折叠在一起,直放在砖缝中,砖缝外面还糊上了一层泥灰。”
据杨开慧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刘向上向记者介绍,
1982年发现的手稿共12页,其中自传体散文一篇3页,
为官堆纸(古书的用纸种类,色黄),
每页纵长24.3厘米,横长51.8厘米;
其余9页为深绿色方格手边作文纸,每页纵长22.8厘米,横长26.8厘米。
行文系用毛笔从右至左直行书写。
手稿共约4200字,行草字体,
手稿中共有完整的材料7篇:
(1)《从六岁到二十八岁》(自传体散文,写于1929年6月20日)
(2)《偶感》(五言诗,写于1928年10月)
(3)《给一弟的信》(没有发去,写于1929年3月)
(4)《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》(文,预备寄《京报》莫愁的,没有寄去)
(5)《女权高于男权?》(文,预备寄莫愁的,没有寄去.
(6)《寄一弟》(新体诗,没有发去,写于1929年农历4月初8日);
(7)《寄一弟》(信)。
此外,另有一篇《寄爱》(没有发去,缺文)。
整个手稿的写作时间为1928年农历10月约至1929年农历6月。
字迹清秀流畅,纸张发黄,有几页字迹略有残缺。
1990年11月14日,再次对故居进行翻修时,
工人又在砖缝中发现了另一批4页手稿。
后经鉴定,均确为杨开慧留下的手稿。
藏于墙缝多年后,七篇诗文重见天日,
杨开慧那深明大义的传奇女子形象跃然纸上。
在杨开慧纪念馆内,陈列着数份杨开慧手稿的复制件。
在烽火硝烟的动荡岁月中,
那段以国家大局、人民利益为重的刻骨爱情
被“霞姑”隽秀的字迹,
永恒镌刻在泛黄残缺的稿纸上。
一篇自传体散文、两首诗、两篇杂文和两封没有发出的信……
在捕杀共产党人的“白色恐怖”中,
杨开慧将这些手稿藏于墙缝中、挑梁下,
无疑是希望有朝一日,能被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丈夫看见,
这是一个普通女子对爱人的深情。
遗憾的是,手稿被发现的时间晚了那么几年,
主席没有亲眼看到读到^^
主席都是称"霞"给杨开慧写信,
“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,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,
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,是为他而生的……
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,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!”
——摘自杨开慧手稿《从六岁到二十八岁》
这个时候,大约是十七八岁的时候,
我对于结婚也已有了我自己的见解。
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,并且我认为,有心去求爱,
是容易而且必然的要失掉真□神圣的不可思义(议)的最高级最美丽无上的爱的!
我也知道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事,
而且普通人是懂不到这一头来的。
然而我好像生性如此,不能够随便,
一句恰好的话可以表现我的态度出来:“不完全则宁无。”
我得到了一个爱人!我是十分的爱他,
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,看见了他许多文章、日记,我就爱了他。
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
(因为我不要人家的被动爱,我虽然爱他,我决不表示,我认定爱的权柄是操在自然的手里,我决不妄去希求。我也知道都像我这样,爱不都会埋没尽了么?然而我的性格,非如此不行,我早已决定独身一世的)。
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,表示他的爱意,
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!
不是一位朋友,知道他的情形的朋友,
把他的情形告诉我——他为我非常烦闷——
我相信我的独身生活,
是会成功的。
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,
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,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,
是为他而生的。我想像着,
假如一天他死去了,我的母亲也不在了,
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!假如他被人捉去杀了,
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!
因为我的意志早又衰歇下来了,
早又入了浪漫态度中,
早已又得了一个结论:
“只有天崩地塌一下总解决!”
除非为母亲和他而生,我的生有何意义?
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恋爱生活,……
现在我的倾向又入了一个新时期,
我想在学问里头,得到一些滋润物,
把我已枯的生命贯(灌)溉扶持起来!
或许能有一个新的发现,或许有一天我要叫着,我从前的观念是错了!
摘于自传 <毛泽东,“我是十分的爱他” >
蝶恋花答李淑一
作者: 毛泽东
我失骄杨/君/失柳,
杨柳轻飏/直上/重霄/九。
(杨柳:杨开慧与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)
问讯/吴刚/何所有,
吴刚/捧出/桂花酒。
寂寞嫦娥/舒广袖,
万里长空/且为/忠魂舞。
忽报人间/曾/伏虎,
泪飞/顿作/倾盆/雨。
1957.05.11
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。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。
“我失骄杨君失柳,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”多么浪漫的情怀!
“泪飞顿作倾盆雨”高亢遒劲,雄浑磅礴,荡气回肠!
一字一句领略雄浑苍茫的景象,
感染乐天达观、笑看风云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。
进入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!
李淑一原词《菩萨蛮?惊梦》
兰闺索莫翻身早,夜来触动离愁了。底事太难堪,惊侬晓梦残。
征人何处觅,六载无消息。醒忆别伊时,满衫清泪滋。
这个冬天好似太长太长了,春天在哪里,向往夏天,……